姓名 |
|
出生年月 |
|
工作单位 |
|
专业专长 |
|
备注 |
|
李德仁 |
|
1939.12 |
|
武汉大学 |
|
地球空间信息(主攻遥感、全球卫星定位)的理论创新、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,为我国成为世界本领域三强之一做出了重大贡献。 |
|
科学院院士、工程院院士 |
|
刘经南 |
|
1943.7 |
|
武汉大学 |
|
大地测量、卫星导航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,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、卫星定位应用、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茆智 |
|
1932.9 |
|
武汉大学 |
|
节水灌溉、农田面源水污染防治,著名农田水利学专家,长期致力于节水灌溉研究与开发,主持研究的“农田节水灌溉方法”发展了农田节水灌溉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张祖勋 |
|
1937.6 |
|
武汉大学 |
|
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,在航空(天)影像测图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李建成 |
|
1964.12 |
|
武汉大学 |
|
大地测量学(主攻精密大地水准面理论研究与工程化应用)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家,在地球重力场理论及其工程应用领域解决了多项难题,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理论与技术体系,是我国大地水准面工程化应用的主要开拓者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崔崑 |
|
1925.7 |
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金属材料致力于高性能新型模具材料钢的合金化、夹杂物工程、高性能TI(C,N)基金属陶瓷、激光熔覆基础理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潘垣 |
|
1933.8 |
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电力系统(主攻磁约束聚变技术、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)磁约束核聚变专家,高功率脉冲电磁技术专家,我国核聚变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张勇传 |
|
1935.3 |
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水利水电工程(主攻水库运行管理),长期从事水资源、电力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樊明武 |
|
1943.7 |
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磁铁理论与工程、回旋加速器研制,从事粒子加速器和电物理设备有关技术研究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周济 |
|
1946.8 |
|
华中科技大学、 中国工程院 |
|
机械设计、数控技术与智能制造,长期致力于优化设计、CAD、数控和CIMS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,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李培根 |
|
1948.12 |
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相关研究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李元元 |
|
1958.1 |
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长期从事粉末冶金与铸造,有色合金材料制备、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李德群 |
|
1945.8 |
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长期从事塑料注射过程计算机模拟和模CAD/-CAE/CAM等材料成形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丁烈云 |
|
1955.12 |
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长期从事数字建造、工程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
马丁 |
|
1957.4 |
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在妇科恶性肿瘤防治和遏制肿瘤转移临床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。 |
|
工程院院士 |
|